•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 移动客户端
    下载手机客户端
  • 邮箱
  • 首页
  • >
  • 新闻列表
  • >
  • 10月份经济数据解读:政策发力显效,延续复苏态势

10月份经济数据解读:政策发力显效,延续复苏态势

2022-11-17 08:55

微信图片_20221117085533.png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经受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持续保持恢复态势。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新动能积蓄增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韧性继续彰显。

“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经济恢复有所放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稳就业稳物价,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巩固经济恢复基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受疫情多发散发、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看,工业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表现出较强韧性。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快于7月份和8月份,也比三季度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3%,继续保持增势。累计看,1月份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4%,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比较明显。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其中产业链较长的汽车和电子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8.7%和9.4%,对上下游行业带动有力;与汽车行业联系比较密切的电气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比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随着信息通信快速发展,相关行业生产和产量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移动通信基站设备、5G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1%和18.4%。

绿色智能发展带动持续显现。10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4.8%、81.4%和69.9%。生产智能化改造不断深入,对相关行业和产品带动不断增强。10月份,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7%和14.4%。

“这些情况表明,尽管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但我国工业体系完整、规模优势明显,随着创新驱动增强,结构升级、质量提升态势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落实好各项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措施,推动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保持稳定发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预计工业生产将延续恢复态势。一方面,我国优化防疫政策,扩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国内需求复苏有所加快;另一方面,我国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助企纾困,加之能源商品价格回落,制造业经营压力有所舒缓。同时,海外需求仍具韧性。

稳投资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

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10月份,部分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保持平稳。数据显示,1月份至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8%和0.6%,增速均比1月份至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受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影响,部分地区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部分服务性消费总体放缓。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其中餐饮收入下降8.1%。虽然消费市场受到短期冲击,但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网上零售对市场销售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数据显示,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和4.1%,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前10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比1-9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对市场销售增长的拉动超过1.5个百分点。生活必需品供应相关业态保持小幅增长,前10个月,生活必需品供应比较集中的便利店、超市零售额分别增长4.6%和3.7%。

“从下阶段情况来看,疫情对市场销售的影响仍会存在,但总的看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消费恢复向好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付凌晖表示。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不会改变。我国有14亿人口,消费市场空间广阔,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时期,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拓展,消费发展潜力是巨大的。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将逐步带动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今年以来,各方面积极推动扩大传统消费,促进新型消费,效果逐步显现。近期汽车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与国家出台促进汽车和家电消费的政策有很大关系。此外,消费模式创新也将拓展新的增长点。

投资方面,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方面积极推动稳投资政策落实见效,效果逐步显现。首先,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各地区积极推进新能源、新医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制造业补链强链,有力支持制造业投资。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制造业投资增长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超过40%。其次,随着地方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有效投放,交通水利、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升。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第三,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和绿色转型持续深入,相关投资较快增长。前10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5%,比1-9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第四,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短板和薄弱领域投入不断增加。前10个月,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7.8%,卫生投资增长30.4%。

从先行指标看,前10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付凌晖认为,随着稳投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着力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10月份国民经济强项和短板均较为突出。工业、制造业继续成为助力增长、优化结构、补好短板的“稳定器”“压舱石”。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继续在高位保持景气度,高技术产业生产加快、投资走强,显示经济创新动能加速蓄势聚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就业形势和价格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大局稳中有进。

“总的来看,外部冲击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大趋势,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付凌晖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特质也没有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极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干劲,增强发展信心。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恢复。

付凌晖表示,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从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彰显了强大的发展韧性。下一阶段,内需拉动有望增强,重点行业带动有望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显现,稳经济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进入11月份后,内外部形势有边际改善趋向: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监管层扩大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支持,并推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举措;美联储加息预期略有降温,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降,将有助于我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偏宽松态势。内外部环境的边际改善,叠加各项稳经济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四季度经济仍有望保持回稳向上势头。

庞溟认为,社会总需求偏弱、有效需求不足是目前宏观经济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难题。在推动四季度各项支持性政策尽快落地、有效实施、接续发力时,应着力稳定市场主体和居民部门预期,调动企业部门和社会资本积极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想方设法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稳步提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增长点支持的质量、效率和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