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 移动客户端
    下载手机客户端
  • 邮箱

23个省份一季度GDP实现正增长

2022-04-25 10:39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发布后,各地一季度GDP也陆续发布。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GDP达27万亿元,同比增长4.8%。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4月24日,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发布“一季报”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从已公布的23个省份一季度GDP来看,超八成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线,反映国内经济保持广泛扩张格局。”光大银行(3.310, 0.01, 0.30%)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散发涉及的省份较多,但不少省份仍保持经济扩张速度强于全国均线,显示出我国经济韧性。

  江西一季度GDP增速以6.9%领跑

  具体来看,在总量方面,山东、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等七省2022年一季度地区GDP均超一万亿元;增速方面,江西、福建、湖北、贵州、山西、湖南、海南等七省地区GDP同比增速均保持在6%或6%以上,其中江西以6.9%领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经济仍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江西、福建、湖北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位列前三,经济增速保持在6.7%至6.9%的较高水平。原因在于这三个省份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第三产业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再加上承接产业转移后带动第二产业增长较快。

  值得关注的是,一线城市一季度经济增速较慢。例如,北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与全国持平,达到4.8%;上海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3.1%;天津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仅为0.1%。

  对此,周茂华表示,一线城市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受疫情影响,由于一线城市服务业占比高,北京、上海等城市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均在七成及以上,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

  刘向东表示,一季度一线城市主要受疫情防控等制约服务消费回暖,特别是天津、上海等地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抑制,叠加固定资产投资受疫情拖累,总体内需不振从而拉低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速。

  “但疫情属于短期冲击因素,一线城市的创新力、竞争力强,随着疫情好转,这些城市经济有望重现活力。”周茂华认为。

  多地多措并举稳增长

  今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和外部供应链等影响,部分企业生产零部件供应中断、物流受阻,多地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面对超预期挑战,多地区坚持稳字当头,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例如,北京市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发力。2022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继续保持年度千亿元投资强度,加快推进三大文化设施、行政办公区二期等项目建设。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0.3%,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再比如江西省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多措并举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6%。同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此外,江西省积极落实国家43条帮扶举措,助力服务业渡难关、促发展,1月份至2月份,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4%。

  从需求看,江西省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一季度春节期间“两不停”、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协同联动开工有力推动了投资规模扩大、进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各地陆续出台政策促消费稳消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居全国第1位;综保区开放平台、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制度红利开始释放,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增长29%。

  谈及各地区下一步稳增长举措,刘向东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做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畅通区域内经济循环,加快落实减税降费等措施,适时出台新的“一揽子”扩大内需政策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全面促进消费回暖,包括适度放松住房、汽车等限制性消费政策,着力提振消费信心;同时超前开工建设已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改善市政公共服务,增强发展后劲。

  在周茂华看来,目前各地区需提升防疫效率,务实、加快区域与城市间防疫协同合作,避免因防疫对供应链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同时,政策协同出台针对性的助企纾困政策,尤其在中小微、民营企业、三农等领域,要保障农产品(6.230, -0.19, -2.96%)、能源供给,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促内需。此外,还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