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 移动客户端
    下载手机客户端
  • 邮箱

苏州东菱关于军民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2016-09-29 15:37

关于军民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东菱公司在民参军发展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国家应珍惜和重视民企参军的热情

自成立以来,东菱公司就立志产业报国,依靠自主创新开发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参军,是从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研制智能减振系统开始的。

当时,为了能够取得承担研制智能减振系统科研任务的相关资质,东菱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系统学习相关制度,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陆续取得了军工“四证”。在智能减振系统的研制上,从2013年到现在,东菱公司在人力、设备、条件等方面累计投入的资金达到了数千万元,全部为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未从国家获得任何补贴。

民营企业的这种积极对接军方需求,努力完善自身、自投资金、不计成本、不求回报的参军态度和热情,应得到国家的珍惜和重视。

二、民企自身应注重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

一般来说,军方需求对产品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民营企业在参军的实践过程中,基于军方需求开发的产品和技术,可适时向民用领域进行转化。

东菱公司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联合开发针对列装在舰艇、潜艇等设备上的智能减振系统的同时,还开发了智能减振座椅等通用减振设备以及专用吸振设备,该类设备在轨道交通、汽车等民用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如此,基于研发智能减振系统突破的主动振动控制、精密感测、实时分析与作动一体化等相关技术,也被很好的应用在振动试验台的多台同步控制上,为公司该类产品的技术改造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企将掌握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进行转化,一方面可以优化民用产品的技术性能,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进军民用领域市场取得收益,也大大降低了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

三、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更需要协同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在民参军的实践中,东菱公司也遭遇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困扰,由于传统机制体制的限制,东菱公司的创新成果和相关技术,虽为军方发展所需,也很难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渠道进入军方单位,6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是以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才得以交付给上海航天某应用单位,智能减振系统是靠偶然接触军事院校了解需求后,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才被军方所关注,虽然最终都交付军工单位使用并得到了高度评价,但这种绕圈子的方式,显然不利于协同创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应是军与民此消彼长的过程,而是军民双方围绕国家需求,汇聚各自的优势和力量,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协同创新格局,让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共赢,共同为科技强国强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