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 移动客户端
    下载手机客户端
  • 邮箱

为什么军工资质齐全, 还是“参军无门”?

2018-07-02 16:44

为什么军工资质齐全, 还是“参军无门”?

对于在民品市场中拼搏的企业来说,我们通常讲一句话叫现金为王,而对于民参军的企业来说,应该是订单为王,军品是硬支付,有订单不愁回款。

以前民企参军的“障碍”是军工资质,门槛高、周期长、审核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办理军工四证,军委装备发展部更是为了鼓励民企参军把原来的军工四证合并为军工三证了。民营企业成功办理了军工资质,就一定能够参与到军民融合上来吗?答案是否定的。个中缘由,听听专家给大家讲讲。

1、首先找准企业的定位,在军民融合领域中能做什么?

民企在参军过程中,不可能干大而全的总承单位的活,就是有也是极为少数,所以民参军更多的是在军品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元器件-部件-设备-系统-总成级的研制生产,也有为各级研制生产服务的检测、加工制造、仿真、模拟、论证等,还有为使用用户的维修、校准、退役、报废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军品生产链中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民企参与的机会,每个需求各民企均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把握,去寻找切入点。

2、找到军方的需求、痛点,满足军方需求,解决军方的痛点

有的企业军品四证早早就拿齐了,但在军品领域一直没有拿到订单,深入了解后发现,企业不是对接装备的需求,而是执着地推销自己的产品,手里有“屠龙刀”,但装备领域没有“龙”怎么办?

还有一种企业,产品很好,军方也需求,但参军之路如同长征,如一个型号的配套装备,目前军工集团的产品达到八十分,现在民企的产品能达到九十分,而军方的需求只要60分及格就行,企业一直想说服军方用自己的产品,但已经定型的产品,要更换一下厂商不知道要走很多审批程序,所以走这个突破口几乎不可能成功。

总的来说,为什么民参军道路这么曲折,并不完全是因为军方不开放、不公正,一方面是民企对军方了解的太少,这包括不了解军方的运作模式,不了解军方的需求等。另外一方面,民企也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用地方商业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认为高科技、好东西军方就必定有需求。

企业在军品产品链中要有准确的定位,其实准确的定位也来源于对军地需求信息的准确掌握。

以前军方的装备采购信息渠道不通,不要说军民之间互通,就是内部各部门之间都有“隔阂”存在。但在现在随着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等平台每日实时更新科研、军工配套、军品采购、专项建设等需求信息,有效解决了军地双方信息渠道不通的问题。

打通信息渠道,企业可以了解军方需求了,也可以根据军方需求准确定位了,可谓“一举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