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 移动客户端
    下载手机客户端
  • 邮箱

“打仗型”后勤更需军民深度融合

2017-04-12 09:59

“打仗型”后勤更需军民深度融合

  单兵自热食品,是重要的军事应急保障物资,过去一直由军方有关单位研发。近日,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与科技部开展合作,借力地方政府、融合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单兵自热食品改进研发工作,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改进研发任务,这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围观。

  “战斗在第一枪打响之前是由军需官决定的。”后勤保障连着战斗力,哪怕一餐热食、一件棉衣,都攸关战局走向,甚至战争胜负。英阿马岛战争打了45天,仅油料消耗就达70多万吨,日均弹药消耗30万吨;海湾战争仅打了42天,就消耗600多亿美元,日均消耗15亿美元。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就是后勤战争,打仗就是打后勤。我们崇尚精神力量这个“闪亮的刀锋”,但也绝不应排斥物质力量这个“木质的刀柄”。未来战场上,只有“气”多“钢”也多,确保“后勤给力”,才可稳操胜券。

  前一段时间,一张“边防战士啃奶冰”的照片在网上受到热议。当时,某边防团战士在接近零下三十摄氏度的边防线上巡逻,牛奶冻成了冰块,战士为了解渴,剥开包装纸“啃”起了牛奶。战士不畏严寒、不惧艰苦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我们如何把后勤保障搞得更完善,让“啃奶冰”这样的现象少发生甚至不发生,让战士们在战场上都能吃上热乎饭,以充沛体力投入战斗,这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这次军地携手改进研发单兵自热食品,体现了我军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建设“打仗型”后勤的决心。改进研发的目标,是借助地方力量开展攻关,在每份食品重量、体积、热量、自热性能等技战指标上进行改进,提升食品的营养性和便捷性。放眼世界,这种军队后勤保障“外包”的方式已在很多国家通行——能够由民用企业承担的后勤保障业务,都通过招标由社会企业承担,军方只是“最挑剔的买主”。

  建设“打仗型”后勤是大势所趋,而“打仗型”后勤更需军民深度融合。现代战争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依托社会资源建设军队、保障作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军队的共同政策取向。西欧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市场对军队保障工作的作用,把民间力量视为军队的“第二条腿”;俄军的一般性物资器材正逐渐实行标准化、通用化,以利用市场条件增加物资获取渠道和方便供应;以色列的“以军带民”模式,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验和显著效益。我军作为人民军队,在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后勤保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就建立了军政民一体化保障体制,因而能在总体劣势的物质条件下,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支援,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当前,社会形态和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民战争思想不会过时,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真理不会改变。推进后勤保障军民深度融合,有助于赋予人民战争思想以新的内涵。

  近年来,虽然我军推进保障社会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军队保障的包袱仍然较重,保障机构重叠、资源配置分散、冗员过多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军队保障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地方建设的“体外循环”。要让军队后勤集中精力从事练兵备战,就必须把后勤建设从传统自我封闭、自成体系、自我保障中解脱出来,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坚持保障打仗的根本指向。”着眼未来,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军队及其保障力量就应跟随到哪里。要实现后勤保障“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实现全球到达、内外一体,就应当推倒观念上、体制上、利益上的“墙”,加强军地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快科技领域“融”的进度、加大基建领域“融”的力度、拓展保障领域“融”的广度,真正实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尽快形成具有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不光是军队一家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免责声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